书籍封面

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 余盛

简介:

一部中国粮油行业的史诗金龙鱼、鲁花、福临门、多力、胡姬花、西王和长寿花等食用油知名品牌一个不漏郭鹤年、王瑞元、郭孔丰、宁高宁、赵双连、孙孟全、李福官、王勇、王明峰兄弟等行业大佬一一现身中国的植物油和大米,美洲的大豆,东南亚的棕榈油、澳洲的食糖,欧洲的葵花油、非洲的棕榈园,丰益国际的主要业务均有详述五得利面粉、宝洁日化、海天酱油、德芙巧克力、太古白糖、面包新语,金龙鱼下一个将要挑战谁?嘉吉、丸红、阿丹米、中粮、路易达孚、邦吉、丰益国际等世界七大粮商合纵连横、全球逐鹿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阿根廷和乌克兰等全球粮食贸易大国的粮食争夺战外资品牌金龙鱼何以能称霸中国食用油市场30年?丰益国际如何仅用18年时间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且看统辖金龙鱼和丰益国际的郭孔丰如何下好这一盘大棋《食用油营销第1书》的作者,时隔5年再推扛鼎力作以中国粮油行业长达15年时间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在讲述郭氏粮油帝国传奇故事的同时,还将为您一一揭开:世界历次粮食危机根源、石油与生物燃料产业内幕、绿色革命与转基因革命真相、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美国如何操纵全球粮食市场……

46个想法

◆ 从印尼、中国香港到中国大陆

1969年,马来西亚发生“五一三”种族暴乱,上千人死于非命,其中多数是华人。

要知道,这600万美元对当时的中国意义非凡。这一年的外汇储备是:负8100万美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的第一笔商品期货交易,是一次新奇的实践。有趣的是,这一交易被认为“这种利润是剥削国际工人阶级”,经特批后才得以交财政部入账。

◆ 香格里拉的“大责任”

她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做人的原则:忠诚、感恩、谦卑。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贪婪。她还将“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的金玉良言刻在牌匾上以教诲子孙。她

◆ 第二章 金龙鱼点燃“万家灯火”

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对中国大陆感情最亲近的,不是华人数量最多的泰国,也不是华人比例最高的新加坡,而是马来西亚。

1986年,郭孔丰注册了“金龙鱼”商标,开始在马来西亚销售金龙鱼牌的小包装油

◆ 厨房里的革命

通过调查,他发现,中国企事业单位逢年过节有发福利用品的习惯,这是中国的特色。金龙鱼瞅准这个机会,在1992年春节前把产品推介给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便携、美观、口味好的金龙鱼小包装油借此机会钻入一些中国家庭的厨房,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 鲁花走进人民大会堂

华人只占印尼总人口的三四个百分点,但华人开办的公司承担了印尼六七成的经济活动,受到当地人的嫉恨。

◆ 第四章 大豆价格风波

由于化肥和杀虫剂都要以石油为原料,农业机械和运输工具也需要依靠石油做动力,农业成为石油应用的大户,现代农业升级成了石油农业。美国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石油热量值,超过了这些粮食所含的热量值。

美国人还意外地发现,大豆是控制世界粮食市场的最好工具。

◆ 食用油行业大半江山沦陷?

嘉吉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贸易和仓储商、全球最大的肉禽养殖商和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生产商,还是阿根廷的第一大、巴西的第二大粮食出口商。它的业务分食品、农业、金融和工业四大块,在全球70多个国家雇有15.5万名员工。嘉吉连续20多年被评为美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很可能也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

大宗农产品为什么离不开期货交易?这是因为,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谁也不知道,在几个月的种植期内,农作物会因为天气或其他什么因素使得最终是丰收还是歉收,价格会有怎样的变化。不论是从前的粮贩子、磨坊主,还是今天的粮食贸易与加工企业,都不喜欢面对一个不确定的市场。为了迎合他们规避风险的需求,期货市场诞生了。许多偏好风险的投机商进入市场,对未来的价格进行预期和炒作,从而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指引。

2004年10月,中粮走马换将,郭孔丰迎来了他在中国市场上唯一够分量的竞争对手,他就是有“中国摩根”之称的宁高宁。此前主政华润时,宁高宁一手打造的雪花啤酒声名鹊起,为雪花啤酒跃居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奠定了基础。或许他能够在食用油领域复制雪花啤酒的成功经验?

◆ 崔老师的检测

中国自己种植的转基因食用农作物有木瓜、番茄和甜椒等,但你在市场上见过标识为转基因木瓜、转基因番茄或转基因甜椒在销售吗?它们很多也是转基因,只是没有做标识。事实上,整个中国食品市场上,仅有食用油这一个产品在老老实实进行转基因标识。

◆ 第七章 加拿大菜籽油的三张面孔

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广泛种植的是冬油菜。西北和东北地区,冬季过于寒冷,油菜只能在春季播种,以东北海拉尔地区的产量最大

◆ AE纯香菜籽油的撒手锏

在2004年以前,中国的菜籽油市场由两类产品主导。一类是颜色浅得像水、几乎没有油烟的一级低芥酸菜籽油,主要将进口转基因菜籽浸出加工而成。另一类是颜色浓黑厚重、油烟很大的四级高芥酸菜籽油,为国产非转基因菜籽压榨所得。这两种菜籽油的差异很大,除了名称都叫菜籽油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共同点。前者走品质路线,吃的是健康,后者走风味概念,浓香扑鼻。

嘉里粮油引进的抗紫外线收缩膜技术,在包装材料中融入一种可有效吸收紫外线的物质——紫外线感光分解颗粒,能完全吸收透过瓶身的紫外线,不让紫外线进入油瓶破坏VA。

◆ 压榨与浸出之争

所谓压榨和浸出,是指将油料分离成油和粕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压榨法制油,是将胚料放在蒸炒锅内炒熟后,送入螺旋榨油机或液压榨油机内挤压出油。浸出法制油,是将胚料浸在溶剂(6号轻汽油等)中把油浸出,经过滤、蒸发和汽提等设备使油与溶剂分离,溶剂回收后可反复使用。

于是,就像转基因标识一样,浸出标识也让消费者对浸出食用油产生了歧视。再加上一些厂家的推波助澜,“浸出油不好”的观点慢慢深入人心,这使得整个中国食用油行业,乃至整个中国食品行业的声誉又遭重创。

◆ 从绿色革命到转基因革命

石油农业意味着,只要石油涨价,化肥、农药、汽油和柴油都会涨价,粮食的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一旦爆发石油危机,就一定会跟着爆发粮食危机。

◆ 益海与嘉里的合并

在充分市场竞争的基础上,一般的制造业会应用“微笑曲线”模式,比如许多跨国公司就只专注于产业链上端的产品设计和下端的市场销售,而将中端的制造环节进行外包。然而,作为农产品加工行业,食用油企业如果将整个产业链掌控得越完整,规模越大,其竞争能力才能越强。

◆ 稻强米弱,生意难做

2007年,香满园品牌的大米上市试水。

◆ 第十章 汽车开始“吃人”了

为了在最充分市场竞争的快消品领域搏杀,中粮被称为央企中最有狼性的企业。即便如此,中粮仍然大国企病严重,官本位思想主导,内部结构复杂烦冗,效率不高,竞争活力不如民营或外资企业。中粮大而不强。做食用油不如益海嘉里和鲁花。方便面不如康师傅和统一。果汁不如汇源。巧克力不如卡夫。肉食不如双汇和雨润。红酒不如张裕。蒙牛归到中粮旗下后,与伊利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 石油危机引发粮食危机

。美国人为什么能以不到世界5%的人口,消耗掉全球25%的石油?这是因为美国每年耗费的石油中有差不多20%用于粮食的生产。美国人以为他们吃的是汉堡包,其实吃的都是石油。

◆ 第十二章 小包装油七雄争霸

玉米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以及类固醇等营养物质,而且玉米油的脂肪酸结构稳定,适合深度煎炸。玉米油、芝麻油和稻米油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大健康食用油。

◆ 一村二王

对于食用油,如果真的味道好吃,再高的价格,中国人也愿意付,这就是鲁花花生油可以卖得很贵的道理。但是,如果口感没差异,就不太愿意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健康概念多付“冤枉钱”,即使这个健康概念很有科学道理。

◆ 青岛卖油郎

花生油的压榨工艺有两种,一种是把花生炒后去榨,另一种是把花生蒸了再榨。前者焦香、量少、成本高,后者甜香、量多、成本低。一般花生油都是用10%左右的炒香花生油与90%左右的蒸香花生油调配出来的

◆ 未能发生的鱼油和藻油之战

金龙鱼在中国食用油市场的竞争模式,主要是在低端产品拼价格,中端产品拼广告,高端产品拼技术。

◆ 第十三章 发改委不准“油它去”

国家最重视的还是茶油。油茶可以种在山上,不与粮食争地,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山茶油与南欧橄榄油同样是高端木本植物油,前者的品质还要胜过后者,但发展势头却远远不如后者。究其原因还在于山茶油的成本太高,是橄榄油的两倍。

◆ 放龙入海

在2014年3~4月,中粮连续对荷兰尼德拉(Nidera)[插图]和中国香港来宝农业(Noble)[插图]进行大并购。在一个月之内,中粮分别掏出12亿和16.4亿美元,买下尼德拉和来宝农业各51%的股份,创下了中国粮油业有史以来海外并购之最。并购后,中粮对这两家公司所实现控股的总资产价值约为110亿美元,使中粮在巴西、阿根廷、黑海地区、印尼等世界粮油核心产区拥有了优质资产。这是宁高宁真正的大手笔。

◆ 71位律师“为民请命”

目前,使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食用油,其实只有豆油、菜籽油和玉米油三种。花生油、葵花籽油等是没有转基因原料的。

◆ 地沟油乌龙事件再起波澜

为什么大家会相信这样的谣言呢?一来,这是因为我们社会的整体公信力在下降,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相信的。二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人们缺乏冷静思考的时间和习惯,容易被一些伪科学的东西所迷惑。从人造鸡蛋、塑料大米到橡胶面条,这么多神奇的食物都能被想象出来并成为谣言被传播,更何况是技术含量一点都不高的地沟油呢?

◆ 三部委联合发文

当前,益海嘉里、中粮和鲁花等几个巨头掌控了中国小包装油70%以上的市场份额,加上多力葵花籽油、西王和长寿花玉米油等,中国小包装油市场基本已被瓜分完毕。

◆ 第十六章 纵横亚欧非

丰益国际占据了全世界棕榈油40%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加工和出口企业,棕榈油销售网络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种植园主之一,种植园面积高达24万公顷,其中近7成在印尼。

◆ 越南“海皇”与印度“财富”

印度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印度是世界头号食用油进口大国,70%以上的食用油消费依赖进口,这一比例还要高过中国。

◆ 欧洲葵田和非洲棕榈园

葵花籽油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量,排在棕榈油、豆油和菜油之后,在所有植物油中居第四位。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葵花籽油进口国。

2016年,乌克兰生产葵花籽油576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3,其中高达85%的比例用于出口。

◆ 第十七章 澳糖并购风云

今天的欧盟,平均日食糖101克。美洲人作为欧洲人的后裔,也继承了嗜糖的癖好。美国人每天要吃92克的糖,巴西甚至高达144克。

光明集团以4亿元并购了新西兰的新莱特乳业。新莱特当年扭亏,3年后上市,光明集团所拥有的新莱特股权升值了3倍。

◆ 中国市场为何没有金龙鱼白糖

高关税意味着走私糖的高暴利。据推测,2011年以来,每年都有几十万到两百多万吨数量不等的走私糖进入中国。

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糖业有个独具特色的现象,那就是国际糖企都是把甘蔗渣拿去燃烧发电,中国糖企却纷纷利用甘蔗渣来造纸。

◆ 丰益国际的小目标

“理想的集团”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公司是否对社会做了有意义的贡献,以及公司行为和公司员工是否受到了社会的尊重。

◆ 第十九章 中国人的饭碗

中国粮食进口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大豆,进口数量连创新高。2017年,中国进口了9553万吨大豆,其中含美国大豆3285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总量1.3亿吨的73%。全球大豆贸易中,65%的大豆都被中国人买走了。豆油约占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四成,豆粕则占到国内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六成。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2018年4月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消息刚出,中国市场豆粕价格应声而涨。阿根廷和巴西都在准备从美国采购大豆后再卖给中国。美洲大豆是中国的刚需,大豆不再是能不能减少进口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证得了充分进口供应的问题。

◆ 尾声

从粮食、石油、货币、军事、科技到软实力的种种大国实力要素中,粮食,是其中最依赖于其他实力要素支持的一环。